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国吸收外资遭遇了一定挑战,国际上一些外资撤华的杂音层出不穷。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近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企业长期选择形成的,体现了全球各经济体的优势、分工与合作。目前,中国没有出现外资撤离、产业链供应链外迁的情况。相反,由于中国稳定的营商环境、较强的综合竞争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许多跨国公司正考虑在中国扩张产业链。
记者观察到,近段时期中国债券市场持续吸金,外资连续18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管理着6.5万亿美元资产的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就是一典型的代表性企业。该公司亚洲信贷负责人称:“在信贷领域,我们青睐中国,因为中国受到强有力的政府刺激措施的支持。国有企业在投资级类别中受到青睐,房地产行业在高收益类别中受到青睐,而印度的准主权债务和为可再生能源融资的债券也是投资机会。”
贝莱德周三在其亚洲展望中将石油股、国内旅游股以及中国、印度的债券视为投资机会。
据中央结算公司最新发布的5月债券托管量数据显示,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债券托管量大幅增长,5月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为21130.72亿元,较4月增加1119.36亿元,同比增长31.20%,相较上年末增长12.58%,是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第18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而从投资者结构上来看,外资主要持仓的券种为政府债券和政策性银行债。外汇交易中心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境外机构投资债券类型分布中,政府债券占比最高,达43%。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国债收益率相较美、日、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具有比较优势,也比其他新兴经济体更为稳定,因此,中国债市仍然是价值洼地。即使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幅度波动,与发达市场固定收益产品定价相比,人民币债券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仍然很高。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分析表示,由于全球疫情影响,世界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开启大幅宽松节奏,部分欧洲国家和日本已经实行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美债利率也创下历史新低。中国债券相对于海外主要国债的利差明显加大,因此中国债券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加大。
明明分析指出,对于外资机构而言,近期债市调整或将产生一些短期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因此短期调整不会对外资机构产生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