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作为一门“不起眼”的小生意,便宜的几分钱一粒,贵的也不过几块钱。
但却有一家企业,专注做纽扣三十余年,从乡镇起步,慢慢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纽扣生产商之一,年产钮扣100多亿粒、连续12年净利润过亿,它就是浙江伟星股份。
截止2019年底,伟星股份在浙江、深圳和孟加拉国等地拥有五大生产基地,全年营业收入27.32亿元,销售纽扣89亿颗、拉链3.82亿米。旗下“SAB”品牌在业内享有盛誉,是H&M、优衣库、NIKE、ADIDAS、ARMANI等全球众多知名服装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
手握“简单”的纽扣业务,伟星股份是如何在价值万亿的服装市场“独领风骚”的?
1976年,浙江临海县尤溪公社办起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厂——尤溪有机玻璃厂。
1984年,玻璃厂创始人明丕白带领一众员工自主研发出不饱和聚脂树脂钮扣,开始转向中高端纽扣业务。
1988年,以玻璃厂为底子的伟星股份成立,通过引进意大利先进生产设备,伟星的纽扣业务在大规模生产领域独领风骚,逐步成为90年代国内纽扣行业的一哥。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让服装行业迎来了春天。大批优秀的民族服装企业迅速崛起,给与之配套的服装辅料行业带来了巨大机遇。伟星股份趁势扩大产能,业绩快速增长。
2001年至2010年,伟星营业收入由1.6亿元放大至19亿元,净利润从0.16亿元增至2亿元,十年十倍的惊人成长速度,让人侧目。2004年,伟星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经济下行,服装行业迎来严峻考验。
在服装辅料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伟星,早已做好了准备。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伟星着手推进旗下拉链业务的飞速发展。
相比于主要用于服装的纽扣,拉链可用于服装、箱包、户外运动等,发展空间更大,但小小的一条拉链,行业技术壁垒极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2006年,伟星股份定向增发1.3亿,引进尼龙隐形生产线30条,塑钢金属生产线48条,年产能2亿条。2008年,再次定向增发2.6亿,用于拉链和纽扣的技术改造升级,新增拉链产能26500万条,高品质金属纽扣30亿粒。
2010年,配股募资3.799亿用于扩建产能,新增纽扣产能21亿粒、控链产能3.82亿条。最终形成纽扣100亿粒,拉链4.8亿米的年产能。
产能逐渐释放后,在纽扣和拉链双轮驱动下,伟星营业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开始连续12年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亿元,2019年达到2.91亿元,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服装辅料企业。
2020年上半年,伟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1.2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95%。
由于疫情蔓延至全球,终端市场的不景气正在逆向挤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生存空间,使得服饰辅料企业面临更多的经营压力。业内人士认为,作为辅料行业龙头,伟星股份有望利用行业危机期间提升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