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非洲的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完全被遏制,但已有不少企业开始谋划如何恢复当地业务了。让太格国际私人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睿心心念念的就是,尽快启动她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市区附近的一个农场项目。
“自今年初疫情发生以来,津巴布韦在3月底开始限制外国人入境,这导致了我们农场前期调研工作被推迟了。我们很欢迎有兴趣的国内农牧业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内人士、机构与我们联系,同我们一道深耕非洲农业市场。”杜睿看到现在非洲疫情逐渐趋缓,开始向潜在合作伙伴发出邀约。
以往在很多国人的印象里,非洲沙漠连绵、干旱少雨,农业生产条件并不突出,并不是投资农业的好地方。但随着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建立,中非经贸活动日益频繁,绝大多数国人已逐渐走出对非洲认识的误区。非洲未开垦农业用地面积大、淡水资源丰富、气候比较适合农作物生长等优势逐渐被人们认识。目前,很多人对中非农业领域的合作既有兴趣,也有了信心。
例如,2016年,幸运人集团投资安哥拉登盈农场,打造木薯经济。目前,已启动10万公顷木薯种植,计划用6年时间,投入12亿元人民币以上,完成150多万亩的总种植面积,形成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的农业产业链。
“非洲农业资源天赋异禀,用一些研究非洲专家的话来说,非洲可以养活全世界。”中国—非洲联合工商会商务理事会副秘书长蔡立华说,非洲农业资源丰富,但饥不果腹者又全球第一,这样的现象反映出非洲农业领域的落后状况。
蔡立华认为,这虽是多重原因叠加的结果,但其落后的主要根源在于资金投入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农用公路、粮食储藏设施等;二是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缺乏育种技术、科学病虫害防治等手段;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下,缺乏开垦、播种、收割等高效生产力;四是农田管理能力不足,看天吃饭的惯性习俗依旧等;五是农业商业化不足,市场体系、产业链条不完备等,也客观造成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据世行行长马尔帕斯前不久透露,疫情将令1亿人返贫,面临食不果腹的困境。由于非洲贫困人口占比高,其饥饿人口比例将增幅最大,引发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并希望多方携手实现人道主义救助。
在疫情期间,一些中非农业合作项目让当地人感到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安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导致非洲供应链中断,人口近3000万的莫桑比克粮食安全面临极大风险。恰逢中国在非洲最大水稻合作种植项目——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收割的万吨水稻已有序收储,保障了项目所在地周边市场粮食安全,增强了莫桑比克民众抗疫信心,提高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此外,该项目还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引进无人机技术用于田间管理,打造现代化农业。他们延伸产业链,实行农业多元化经营,使单一的水稻种植、生产、加工、销售链条发展为集家畜养殖、大棚蔬菜、白酒酿造、牛肉加工等多种产业链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在非洲大陆,农业发展具有无限可能,如何从传统农业转移到商业农业是大部分非洲国家实现农业崛起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投资者的机遇之路。可以说从育种、化肥、农机具、灌溉系统,到仓储、运输、再加工等每一个环节都有企业作为的空间。”在杜睿看来,只待有效的政策和投资,作坊式农业向商业农业转型将成为整个非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今年受疫情影响,加强中非农业合作意义更加深远。这不仅是中非双方高层的首要关切,也是当下国际发展合作的共同关切。”蔡立华建议,目前加强中非农业合作需要建立支持农业走出去的制度保障和顶层设计方案,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保险给力、信息畅通的综合体系,积极协调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及时排忧解难。另外,培养对非经贸合作的储备人才也十分重要。
对参与中非农业合作的企业,蔡立华给出了12个字的建议:攻略细、方案实、步子稳、队伍精。他说,尽管非洲大陆农业合作商机多多,但也处处是“坑”。真正有意涉足者一定要记住那句老话:“没有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