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
印尼雅万高铁1号隧道实现顺利贯通、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有序推进、匈塞铁路匈牙利段取得重要进展……2020年“一带一路”合作在逆风中前行,为沿线国家抗击疫情、稳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力量。2021年,“一带一路”合作将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就这些问题,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日前接受了《中国贸易报》记者专访。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时俱进
记者:如何评价2020年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情况?
王义桅:疫情暴发以来,国际社会上唱衰“一带一路”的声音不断,国内也不乏担心。现实是“一带一路”合作展现出强劲韧性。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突破1万列,前十个月运量已超过2019年全年,成为助力各国抗疫的“钢铁运输驼队”;“空中丝绸之路”运送超过1700吨中国援助医疗物资。统计显示,2020年前11个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9%,占同期总额的16.8%。
事实证明,疫情并没有逆转“一带一路”合作的势头,反而凸显了“一带一路”合作所具有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经历风雨,“一带一路”合作的基础必将更加牢固,动力必将更加充沛,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之前,“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而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特殊背景下,我们强调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我们之前谈到“一带一路”合作主要是指经济合作、互利共赢,现在则更多是强调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包括抗击疫情、维持全球供应链稳定、推动经济恢复等。
这都充分证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与时俱进的,疫情反衬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前瞻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带一路与双循环同频共振
记者:2020年我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那么“一带一路”和双循环是什么关系?
王义桅:“一带一路”、双循环都是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日益式微情形下,中国主动谋局,推动全球化朝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打造主场全球化的举措。
一方面,“一带一路”是双循环的重点。全球金融危机将全球化推到了全球区域化阶段,所以中国首先需要畅通与RCEP伙伴尤其是东盟、日韩的循环。欧亚大陆的西邻—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都是双循环的重要循环对象。
另一方面,双循环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筑牢根基。在全球价值链中,“一带一路”是跟发达国家和沿线国家的双环流,这与国内国际的双循环不仅不矛盾,还是相互促进的,“一带一路”正在打造中国与沿线国家新的国际大循环,对冲原来国际大循环的风险,而双循环为这种新的国际大循环提供了战略支撑。
“一带一路”与双循环是同频共振的,这体现在共识、共情、共振、共担、共鸣等方面。共识,去中心化,对冲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风险;共情,统筹百年复兴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辩证思维;共振,内外一体,同频共振;共担,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乃至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共鸣,梯度转移,互补合作,双循环倡导新基建和国内市场一体化,推动我国产业在国内的梯度转移,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提供力量源泉。
一带一路需要创新理念模式
记者:《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十四五”时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部署,您如何看待这些部署内容?为今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王义桅:“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既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所定的基调。所谓高质量的发展,首先是中国国内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现在要从GDP思维转变到人均GDP,更关注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是“一带一路”要着眼于人的全球化。
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就要从起点、过程、监管等各环节强调高标准。“一带一路”现在应从要素投入向制度创新转变,融资和投资模式更要求可持续。首先,应拓展地方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支持地方发挥优势,找准定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服务国内发展为基本立足点,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对接;其次,加快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开发区特别是综合保税区、边境综合合作区转型升级,加强各类开放合作平台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关联;最后,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的发展,发挥牵引和推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中欧陆海快线。
此外,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回头浪的情况,中国需要转变思路,创新理念模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将“中国+”模式转向“+中国”模式。推行“+中国”模式,探索在“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化目标中增加安全内容,即“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是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安全的全球化。
二是推动区域、次区域合作提速。“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合作大格局,加强地区、次区域、跨区域治理网络的互联互通。
三是推进健康丝绸之路的建设。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应把公共卫生纳入议题,从合作机制上将其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亮点,同时参与防疫医药等领域的互利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努力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四是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以全球环境问题为切入点,开展政策法规标准技术交流与转移等领域的合作,扩大“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
五是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加强5G网络数据中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国际交流合作,助力沿线国家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