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百年风华,进博文脉——2021年进博文化艺术周”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其中,百年会展部分将通过图文形式再现中国会展业100年的发展进程,并重点展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十年建设运营成果以及过去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的高光时刻。
透过时光的隧道不难发现,中国会展发展史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史,更是大国担当、畅通世界经贸平衡的发展史。
当时间回到20世纪50年代,在广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为全球搭建了不可或缺的、来自人口大国——新中国的商品采购平台;2012年5月,全球首个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向全球发出了“采购”服务的“宣言”;2018年11月,全球首个进口博览会在上海虹桥开幕那一刻,不仅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更加展现了中国作为大国对世界经贸平衡的担当;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今年5月在海口如期举办,集聚全球消费领域资源,打造国际消费精品全球展示交易平台……这几十年来,一个个共享机遇的经贸合作平台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经贸事业既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不懈努力,也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广交会:潮起珠江,广交世界
近日,一部《美术经典中的党史》邀观众走近国画《广交会》,将大家的记忆带回1957年。当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是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为了冲破西方经济封锁与政治孤立,打开通向世界大门的重要窗口。
时任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领导并部署制定对外贸易工作方针,以及反“封锁禁运”的斗争策略。广交会的前身是广州1955年到1956年举办的几次小型物资进出口交流会。1956年,时任外贸部驻广州特派员严亦峻看到这一情景后,主张举办一个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
1956年9月,国务院批准以中国贸促会名义主办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会址定在广州,广交会便从此登上了风云际会的世界贸易舞台。
1957年4月25日,广交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开幕,为期一个月。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位采购商到会,盛况空前。广交会成交额达到1754万美元,其中农副产品及手工艺品的出口占比达到63%。当年,广交会举办的春秋两届均取得超出预期的成果,出口成交总额达到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
2006年10月15日,在第100届广交会开幕式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自第101届开始,“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此举是为了更好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扩大进口、增加出口,推动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
时间来到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令全球会展业暂停。广交会首次整体搬上“云端”,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科技大显身手。广交会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发展的信心与实力,看到了中国为稳定世界经济所作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也向世界发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
服贸会:优化结构,创新服务
近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执委会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服贸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展会平台。作为全球首个服务贸易领域综合型展会和中国服务贸易领域的龙头展会,服贸会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效路径,是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有力抓手,有利于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和世界经济复苏、提振全球发展信心。
2020年,中国贸促会作为服贸会组委会成员单位,主办了“跨国公司视角下的服务贸易便利化”高峰论坛、“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论坛、区块链+创新服务与产业应用大会、文旅产业项目推介会、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论坛、网络与数据安全论坛等5场配套活动。
中国贸促会表示,举办服贸会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快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推动优化外贸结构、加快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稳步升级,推动服务贸易发展进入快车道。初步估算,预计到2025年左右,我国服务型消费支出占比将超过50%,服务型消费将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的主体。到2025年,预期服务贸易总额将达到1万亿美元,占外贸总额比重将达到20%左右。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仍在持续,服务型消费占比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进博会:更大开放,更高质量
2020年11月5日,第三届进博会如期在上海开幕,为疫情下的世界经济注入了信心与动能。在与会参展商看来,如期举办的第三届进博会是一场意义重大的国际盛会,体现了中国助推全球贸易复苏的积极努力。
令参展商惊喜的是,进博会不仅未因疫情暂停举办,各项筹备反而更加周密和细致。此外,第三届进博会的规模更大,设立公共卫生防疫、节能环保、智慧出行等专业展区,并引入“云签约”“云路演”等方式,充分展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新趋势。
进博会一改从以输出“中国制造”为主,向实施更积极的进口政策、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转变。引进来,从以吸引外商来华投资为主,向引进外资和扩大进口联动转变。走出去,从以开拓海外市场为主,向兼顾海外市场和本国市场需求转变。进口形式从以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转变。进口的目的从以满足工业生产为主,向同时满足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转变;进口的对象从以发达国家和原材料出口国为主,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并重转变;传统的“两头在外(原料和市场在海外,生产在国内)”模式正在发生快速重构,新的“两头在外(原料和生产在海外,市场在国内)”形态将愈发常见。随之而来的是,“在中国制造”和“为中国制造”,“卖全球”和“买全球”将同步发生。
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内需消费市场正不断崛起,要求更加高效地运用全球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进一步发挥进博会投资促进、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开放升级、贸易升级、影响力升级等各方面的促进作用。
消博会:畅通循环,提升消费
5月10日,首届消博会在海口闭幕。本次展会规模达8万平方米,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5家企业、2628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各类采购商和专业观众超过3万人,进场观众超过24万人次。
这是继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之后的第四个国家级展会,是“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又一重大举措。作为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的平台,消博会联通国内国际市场,汇集国内外优质消费品资源和全球买家卖家,不仅有利于优化国内市场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畅通国内大循环,也有利于推动全球消费资源和要素顺畅流动、高效共享,实现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建设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
据进博会组委会最新公布的消息,截至6月30日,第四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签约展览面积达到36万平方米,按期实现预定目标。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达到去年规模。据悉,第四届进博会将于11月5日开幕。这场全球经贸盛会令人期待。(本报记者 兰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