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此情形下,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不仅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防范风险隐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迫切需要。近日,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证监会等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培育一批优质企业,促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构建梯度培育格局
密封件、钢板钻、风机叶片、锚链……或简单或微小的产品,也都是制造业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生产这些小部件的企业有时也并不大。由此可见,企业不分大小,只要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在制造业基础和产业链中发挥独特作用,都是制造业优质企业。
正因为如此,《指导意见》提出,要健全梯度培育工作机制,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内市场领先的“小巨人”企业,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引导“小巨人”等各类企业成长为国际市场领先的单项冠军企业,引导大企业集团发展成为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力争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发展形成万家“小巨人”企业、千家单项冠军企业和一大批领航企业。
“小巨人”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在各自产品领域逐渐形成优势和规模,能够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优秀代表。
记者了解到,工信部等有关部门此前就已启动了对 “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工作,提出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专”就是要求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瞄准特定目标市场,确定核心的业务和产品方向,深耕细分领域。“精”则是要求企业将精益求精的理念融入整个生产管理过程,搭建更为精细、高效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流程,以优质的产品质量和过硬的标准来获得市场的认可。“特”就是要求企业充分利用独特工艺、独特配方、特有原材料等固有优势,并敏锐把握市场走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新的解释。
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指导意见》的提出有利于引导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协调合理的产业结构,高效优化的资源配置,引导企业更好地参与竞争,满足产业升级和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
政策支持+精准服务
观察制造业产业链不难看出,当前我国企业的创新模式正在从单打独斗走向众创、共创、协同与资源整合的阶段,不同企业相互配合并叠加跨界融合是大势所趋。很多企业也往往不再是可以割裂的个体,相互之间存在竞争,既提升自己又不得不与他人合作,由此形成了以创新创业为纽带的紧密联结。
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后,经济复苏态势明显,有分析人士认为,伴随着国内下游行业产能不断扩增,上游原材料端将获得利好。优质企业壮大自身主业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叠加政策支持和相关服务,将能迎来发展良机,取得更大作为。
《指导意见》从支持企业自身做强做优做大方面提出了六项任务和举措。一是加强国家科技创新资源对企业的支持和开放,引导企业更深更广参与到相关项目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引导企业广泛参与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凝聚政府、企业合力,共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三是把握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四是搭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平台,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协作中共同提升。五是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塑造企业文化,弘扬企业家精神、工程师精神和工匠精神,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自身软实力。六是鼓励企业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充分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支撑企业开放发展。需要强调的是,《指导意见》注重发挥优质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特别是在自主创新、强链补链、融通发展等方面,提出依托优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或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协同创新、鼓励领航企业对上下游开放资源开展供应链配套对接等措施。
在保障与服务方面,一是加强金融、财政和人才支持。金融方面,通过引导基金、上市、产融合作等多举措强化支持;财政方面,统筹用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等各类资金;人才方面,着力支持企业高端人才引进和各类人才的培育。二是加强精准服务。分级构建优质企业培育库,从高效对接、专业化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服务企业发展。此外,文件鼓励各地发挥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研究制定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支持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