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说法是否已经过时
到了2021年,疫情的阴霾尚未散去,中国各大城市仍然实现较好增长。备受瞩目的是京沪两城经济总量齐破4万亿元,实现又一大飞跃。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广州不到3万亿元,深圳刚站上3万亿元,这使得其与京沪两城GDP的差距首次超过1个万亿量级,京沪的领先优势更为凸显。
2020年,虽然受新冠疫情冲击,中国城市仍然克难奋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当年GDP前十榜里,上海为3.87万亿元,北京为 3.61万亿元。第3名深圳为2.7万亿,第4名广州为2.5万亿。其后,重庆是2.5万亿 、苏州是2.0万亿元。可以看出,这两大方阵的最小差距仍然为0.9万亿元左右。
到了2021年,疫情的阴霾尚未散去,中国各大城市仍然实现较好增长。备受瞩目的是京沪两城经济总量齐破4万亿元,实现又一大飞跃。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广州不到3万亿元,深圳刚站上3万亿元,这使得其与京沪两城GDP的差距首次超过1个万亿量级,京沪的领先优势更为凸显。
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统计分析显示: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为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完成了全年6%以上的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两年平均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086亿元,增长7.1%,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50904亿元,增长8.2%,拉动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09680亿元,增长8.2%,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3%、39.4%和53.3%。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稳定恢复,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44547亿元,比上年增长4.9%,增速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以2019年为基期,两年平均增长3.9%。
2021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我国经济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共同作用,2022年增长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随着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逐渐恢复,以及疫情基数效应的不断减弱,我国经济增速总体平稳运行。从季度上看,gdp增速将呈现小波震荡走势。从结构来看,由于疫情对三产负面影响大于二产,在负面影响完全消除之前,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经济整体增速这一趋势仍将继续。预计今年基建投资将对经济增长形成温和托底作用;消费有望进一步恢复;出口继续保持一定韧性,但增速将比去年显著回落。
2021年,我国经济总体上表现出较好复苏态势。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外贸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比重提升,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有所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区域协调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有效推进,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进一步凝聚。
展望2022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疫情失控和供应链危机可能继续对全球经济增长构成阻碍,而通货膨胀、金融市场风险、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各国政策权衡与协调困境等因素更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前景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