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是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全球历经新冠肺炎疫情扰动,但中国吸引外资规模实现了稳步上升,结构持续优化,这为稳定全球经济贡献了积极力量。从今年首月我国吸引外资成绩单来看,外商对华投资热度不减,投资也逐步适应中国发展趋势,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倾斜,并更加重视全产业链布局。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没有谁想错过中国经济发展背后的机遇,搭上中国成长的“顺风车”才是外资纷纷加码的核心诉求。随着宏观基本面周期性向好趋势逐渐确立,我国引资结构也将持续优化。
外资稳量提质 成效显著
投资动向预示着经济走向。中国引资在2023年迎来开门红。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1276.9亿元,同比增长14.5%;折合1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0%。分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0.4%。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2.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74.5%,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59.6%。外资持续加码中国市场,表明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和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正在激发出更多机遇,更好的营商环境也正持续释放出强大的吸引力。
从1月份的引资成绩单来看,高新技术产业正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力点。这与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相契合。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技术制造业与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实现“双增长”,体现出中国引资结构更加优化的特点。一方面,中国经济结构加速调整,随着各类要素成本逐渐攀升,中国正努力推动以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诸多产业持续向中高端迈进,这也是外资在华发展的重要机遇。
“尤其是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如通信设备、5G基站以及新能源汽车开发利用、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中国的全球市场份额正迅速扩大。”张建平说。
“另一方面,外资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中国成为东亚地区创新高地。”张建平认为,外资积极进入高技术产业,将带动各种经济要素如人才、资本、技术等加速向这类产业集聚,有效拉动产业结构升级。
记者观察到,在引资管理上,中国相关部门正进一步深化改革,主要体现在简化管理程序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同时也鼓励地方政府在法定权限内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探索适合地方特点的引资举措,以吸引外商投资和再投资。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发布了鼓励外商投资政策,如苏州对符合条件的外商再投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人民币资金奖励。
与此同时,引资时的地区差异也凸显出比较优势。从区域分布看,今年1月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3.4%、25.9%、21.6%。特别是中部地区的地理优势、要素成本优势、市场规模优势、政策扶持优势愈发凸显,叠加效应有力,正逐步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增长极。
现代服务业引资 更被看好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于今年1月正式生效施行,总条目1474条,与2020年版相比,增加239条、修改167条。外商投资鼓励目录内的行业领域,可享受关税减免、土地优先供应等优惠政策。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下一步还将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依托重大经贸展会和各类投资促进机制,支持各地“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动更多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鼓励目录越来越长,负面清单越来越短。记者通过梳理看到,近年来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分别缩减至31条和27条,形成了制造业基本开放、现代服务业稳步持续开放的格局。
此外,国务院近日已经批准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成都等6个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此前我国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等5省市开展试点,在北京推出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领域近70项政策创新,在天津等4省市推出151项差异化试点措施,加快探索服务业对外开放。
消费回暖趋势下,今年服务业成为各大外商纷纷看好的经济拉动力。相关外资企业负责人近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中国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让他们充满信心,服务业增长潜力巨大。在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前景下,他们将持续深耕、全面融入中国服务业市场。
“我们认为中国1月份PMI显著反弹与春节假期的消费数据一致,显示出中国经济正在强劲复苏。”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近日发表机构观点称,中国经济复苏已走上正轨,近段时期新冠肺炎疫情没有出现明显反弹,为生产及消费活动进一步正常化铺平了道路。
近日,中国贸促会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对390多家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进行调研。98.2%的受访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对今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抱有信心。受访外资企业认为,在华布局优先考虑的投资方向依次是新型工业化、绿色低碳产业、健康中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乡村振兴、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金融服务等。
当前,我国已迈进新发展阶段,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外资的期待和要求也应调整。对于未来引资,相关专家建议,要充分发挥好各个自贸试验区港、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示范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放平台先行先试的作用和制度集成创新的优势,积极探索数字经济、金融等前沿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大压力测试力度,加快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