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末,一列满载机械零部件和防疫物资的中欧班列从徐州铁路铜山货场驶出前往德国汉堡,这也是徐州发往德国的首趟中欧班列;12月1日,厦门港务贸易有限公司向外商采购的1000多吨双胶纸从俄罗斯搭乘中欧班列顺利抵达郑州。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欧班列开行达10180列,已超过去年全年开行量,运送集装箱92.7万标箱,同比增长54%,往返综合重箱率达98.3%。
在疫情给国际物流带来冲击的情况下,中欧班列仍能逆市增长。“中欧班列的逆市增长态势会延续到2021年下半年甚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海关和贸易便利化委员会副主席、中海国际咨询有限公司高级董事秦阳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巨大冲击背景下,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减产甚至停产,对中国制造的生产生活用品、疫情防控物资进口需求激增;受疫情影响,全球物流受阻,海运业、空运业面临运力不足、运价飙升的特殊情况,在客观上也促使中欧班列需求旺盛。
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认为,疫情更加凸显了中欧班列的重要性,中欧班列具有分段运输、不涉及人员检疫的特点,顺应了非接触性或少接触性的经济运输模式潮流;中欧班列架起了中欧之间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为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11月,共运送医疗物资近800万件、6万多吨。
政策也是助力中欧班列逆市增长的重要动力。为了支持中欧班列的发展,2月,海关总署出台了支持中欧班列发展的10条措施;4月,商务部印发《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作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提出11条具体举措和工作要求,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应对疫情影响。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欧班列已经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成果。秦阳说,近年来中欧班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符合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撑,发挥了国际贸易战略通道的积极作用。
在王义桅看来,中欧班列的成长历程充分地证明了经过几年的发展,“一带一路”从“概念股”成长为“绩优股”,开始走向“众筹股”,成为世界各国都可以参与、共商、共享的平台,中欧班列从一开始不被看好,到现在已成为连接东亚和欧洲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效益。
王义桅说,中欧班列不仅仅是一个陆上的物流通道,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在西部中欧班列发展较领先的城市如重庆,中欧班列具备了向南与东南亚联通的基础,一条贯通欧洲与东盟的国际运输通道正在应运而生。
沿着中欧班列,中国制造的日用百货、服装、电脑等商品便捷地进入到欧洲各国的消费市场;欧洲各地的美食、生物医药品、母婴用品等货物走入中国寻常百姓家。作为联通国内国际市场的物流大通道,中欧班列无疑在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秦阳表示,中欧班列是连接中国尤其是广大内陆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国际物流通道,可以充分连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畅跨境贸易流转,可以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为更好服务双循环,秦阳建议,中欧班列应抓住目前有利形势,苦练内功,尽快摆脱政府资源支持、实现充分市场化运作;应大力夯实货源基础尤其是返程货源,同时合理规划、优化线路布局,争取能够实现后疫情时代的高质量、常态化发展。
“首先,如何与国内发展进行软联通是中欧班列服务双循环的关键,因此,中欧班列应与区域发展战略有效协同、与当地产业发展有效衔接,发挥其产业带动效应,促进当地贸易发展。”王义桅表示,其次,中欧班列应优化国内开行线路,提高国内铁路网系统联通效率,从而提升中欧班列整体运输能力;目前,在疫情防控下,中欧班列可借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采取创造性的作业方式,既能使得货物快捷通关,又能服务于抗疫合作,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