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国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的情况时常被提及也很容易找到案例,其中纺织服装业、家具业部分产能向越南等国家转移较为常见。2020年突如其来且一时半会还不会消失的疫情因素,让中国口罩、自行车和家具等商品出口火爆,而这部分行业的配套产能反而显得不足。这引起了业界和学界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和部分制造业外移利弊的反思。如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强调,“自行车国内产能不足,说明该行业外贸发展的产业基础不牢固。以往确有部分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但现在要更加重视产业链的安全性,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
笔者认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低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外移是这些行业在市场经济规律下的理性选择。在利润微薄、技术水平一般、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向更有利可图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无可厚非。而且有一个事实容易被一些经贸学者忽略:在没有产业外移这个选项时,利润微薄或没有利润的情况下,企业要么间歇性开工要么干脆停工,部分企业甚至选择退出;而有了产业外移选项,这部分企业其实获得了起死回生的机会。也就是说,如果单纯地只是限制、延缓产业外移,未必能保住相关行业的国内产能总量,甚至不能阻止国内相关行业的产能总量下降。
这也就是说,与其在今年疫情下国内局部产能不足现象出现后反思产业外移的利弊,不如将更多时间精力资源投入到改善其产能配套能力、转型升级上。这方面的工作其实远比想象中要更细化。
从应急方面来讲,为了顺利完成已经排到明年的订单,自行车企业首先要做的事是扩大产能,转型升级符合长远利益但一时半会似乎顾不上。但同时要看到,正如一些家具出口企业所说,即便订单火爆、非常忙碌但利润率依然不高,而且订单越多带给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的压力就越大。全球疫情带来的这一波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火爆行情,当然只是暂时的,不仅没有缓解这些行业转型升级压力,反而让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
所以,这些行业为完成订单而产能扩大和加速运转,终究不是长远之计。要从根本上缓解这种局部产能不足压力,还是要从提高产品附加值、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只有不再过多依靠“量”,才能根本缓解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和国际货运、海外仓的压力。
好在订单火爆、产能跟不上将一些高附加值的零部件环节瓶颈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以自行车业为例,变速器和传动装置附加值高且主要供应商是日本、欧美企业。国内一些自行车企业纵然前期订单接到手软,但当进口传动装置越来越慢、越来越困难之后只能放弃一些外贸订单。这给国内一些有志于进入这一高端零部件制造领域的企业带来发展机会,而且确实有部分自行车企业在迟迟等不到日本传动装置到货的情况下,抱着试试看和变通的心态向他们下订单。
所以说,对有志于在自行车、家具等局部产能不足行业抓住热门机遇的企业来说,与其扎堆投入火爆薄利的传统竞争领域,还不如找准行业暴露出的“卡脖子”瓶颈、高附加值领域进行进口替代研发和生产。毕竟当疫情过去后,这种高附加值领域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依然可观。